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但面臨了大而不強的局面,如何做強我國的制造業是我國現在的制造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則全面提供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全面的從制造業發展形勢、環境入手,提出發展的戰略方針和目標,同時強調了戰略任務和重點,并在最后給予了具體的戰略支撐與保障。我們認為《中國制造2025》有望從長期提升國家硬實力,它的定義超出于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及德國的工業4.0,強調了多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而在這一提升過程中,電子產業可以說是構成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基礎,具有基石一般的作用。
工業基礎方面,我們堅定看好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前景。集成電路的進口 工業基礎方面,我們堅定看好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前景,集成電路構建了工業化及信息化的運算處理基礎。綱要提出:著力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水平,不斷豐富知識產權(IP)核和設計工具,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絡安全及電子整機產業發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國產芯片的應用適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裝及三維(3D)微組裝技術,提升封裝產業和測試的自主發展能力;形成關鍵制造裝備供貨能力。另外IC 分銷行業的力源信息也將有望在工控芯片及解決方案上大有可為。
從戰略重點任務看,在全面提升的制造業創新能力背景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首要目標,因此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是首要要素。因此自動化制造裝備以及生產過程端的機器換人將是長期趨勢。裝備之外的層次則在于核心基礎零部、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基礎技術,全方位的技術提升、產研結合、進口替代將是趨勢。
另外《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因此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電子元件及智能車聯設備的前景。我國制造業企業需要從科研,新產品開發加大投入,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企業核心發展方向,做強我國制造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