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敏電阻市場上,盡管穿孔引腳產品的增長速度比SMT產品慢很多,但生產廠家預計,今年穿孔引腳壓敏電阻的增長幅度仍然在5%到10%之間。
在美國市場上,盡管需求持續移向SMT封裝形式的產品,但是對穿孔引腳壓敏電阻的需求仍占總需求的大約55%到60%,全球信息技術公司(WIT)高級項目經理Francis Kuzler說道。
工作電壓介于150V到300V之間的傳統徑向引腳壓敏電阻,主要應用于工業浪涌保護,市場包括電信、數據通信、電機控制、瞬態電壓浪涌抑制以及電源等。
穿孔引腳壓敏電阻是國外市場上的主流,Maida Development公司的銷售經理Richard Kolster說。因為工業應用要求具有更高的工作電壓和更可靠的保護功能,在這些場合中仍然需要使用帶引腳的器件,而SMT器件只能提供5V、25V和50V的工作電壓范圍。
盡管壓敏電阻在國外市場上增長最快的部分是SMT產品,但Maida公司并不打算完全拋棄穿孔引腳技術,事實上他們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這一領域的增長,Kolster表示:“表面貼裝技術肯定會擴展到高電壓的工業應用,但我們還不知道何時能夠開始。”
“總體而言產品趨勢朝小體積、輕重量的方向發展,但在工業應用場合,這種趨勢沒有像在電子產品應用中那么明顯。大多數用戶傾向于減少元件數目以達到降低成本和庫存的目的。” Littelfuse 公司電壓產品市場經理John Foster表示。
許多廠家看到了這部分強勁增長的勢頭。Littelfuse公司預計,今年穿孔器件的全球銷售量會有兩位數的增長。“在一些大型計算機電源保護、外圍電路及不間斷電源市場,穿孔型器件的增長十分強勁。” Foster指出。對穿孔器件的強勁需求導致供貨周期變長,但價格仍保持穩定。因為需求強勁,供貨周期正在拉長。該公司生產的穿孔產品的供貨周期有些已達到12到14周,其它的也需要6到8周。該公司今年已擴大產量,計劃明年還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Maida公司的產品供貨周期可保持在8到12周,因為他們在美國本地生產產品,Kolster說。在該行業,有些情況下供貨周期甚至達到20-24周。因此我國內的壓敏電阻生產商的供貨時間成為競爭的關鍵。
壓敏電阻制造商沒有忽視工業應用中對更高浪涌電流能力的需求。從潛在趨勢來看,那些具有更高處理能力的器件有助于用戶轉向選擇更小的封裝。
例如,Littelfuse生產的UltraMOV系列高浪涌電流、徑向引腳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就是專為需要高尖峰浪涌電流處理能力及高能量吸收能力的應用而設計的。這些應用包括交流線壓應用如TVS、UPS、交流功率分接以及交流功率計等。產品封裝尺寸為7、10、14和20mm,采用多種形式的徑向引腳。
該公司新推出的HB34系列工業用高能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適應用于戶外建筑主配電盤及分配電盤、工業用重型電機、控制和電源設備的浪涌電流抑制。這種器件帶有堅固的接線端,用于在PCB板上進行穿孔焊接。關鍵性能指標包括:寬電壓范圍(130V-750V);高的能量吸收能力(200-1050焦耳)。
工業應用對HB34系列器件的需求很大,Foster說:“用戶選擇這種器件的原因之一是,它能夠進行穿孔焊接安裝,而其它形式的封裝則需要用螺絲固定在面板上。 為了減少元件數目并節省板上空間,各廠家更加重視將保險絲同MOV保護器件集成到一起。